4.0馬蒂亞斯·哈比希,瑪加蕾特·馮·特羅塔,呂迪格·基施施泰因,馬克·埃羅,布魯諾·托斯特,Henry van Lyck,Hannes Kaetner,Franz Morak,Frederik von Zichy,馬修·加里瑞,瓦勒斯卡·格特,Alexander von Eschwege,Maria Guttenbrunner,Stephan Paryla,Karl-Heinz Merz
越來越喜歡科特科本,是因為我自認為我越來越理解他,我不是在聽他的音樂,我是在感受他的感受、聽到他內(nèi)在小孩的憤怒、吶喊與呼救。他始終渴望回到兒童時代,一個被所有人寵愛的小孩。只有天真的孩童、誠實的活著的人才會如此憎惡虛偽??催@部紀錄片讓我想起《蝴蝶效應》,如果可以,他會義無反顧回到母親子宮里用臍帶勒S自己吧。但也許一切不過是我的內(nèi)心投射罷了,某種程度上我也在吸他的血,只有靠他的憤怒才能喚醒我的內(nèi)在情感和感受到力量,提醒我不要麻木不仁的生活。我相信幸福并不是唯一的生活目標,其實,你要是向生活妥協(xié)的話,是不難獲得幸福的,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.